时间,是一条蜿蜒向前的路,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
2002—2019,时间的年轮走过了18年。
循着这条刚刚走过的路回望,凉山安监人的18年,是砥砺奋进的18年,是登攀跨越的18年。
回顾与展望,总能引发人们的深沉思考:
曾经的凉山安监人怎样走过,现在的凉山安监人走得怎样,未来凉山安监人该怎样去走……
如果,我们把18年间,凉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历程浓缩为一幅直观的画面,我们又会看到些什么?
18年来,凉山未发生一起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连续12年未发生重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连续12年实现双下降……
18年来,凉山的道路交通、工矿商贸等其他行业的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呈连续下降趋势……
18年来,凉山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等重点监管行业未发生一起重大以上的安全事故……
如此的画面,虽直接而简单,但却绝不平凡。
马克思曾说,一切都取决于它所处的历史环境。
那么,从2002-2019的18年里,在历史的标尺上,凉山的安全监管工作究竟发生了怎样的演进?
2002年3月,凉山州安全生产监督局(副县级)建立,并挂“凉山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牌子,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挂靠州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3年6月18日,经中共凉山州委、州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州安全生产监督局调整为州人民政府直属机构。
2004年4月20日,凉山州安监局由副县级机构升格为正县级机构,为州人民政府直属机构。
2005年5月19日,州政府组建凉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2011年2月8日,设立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为州人民政府的工作部门,挂凉山彝族自治州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牌子。
2019年2月12日,凉山州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不再保留,新组建凉山州应急管理局。
……
简单至极的机构履历,讲述的却是关于凉山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从无到有的过去。
站在历史的高度,凉山安全监管的18年,是一个党委、政府重视程度不断加大的18年——
18年间,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已经成为“一步跨千年”的大凉山上最基本的公共产品!
而站在发展的角度,凉山安全监管的18年,是始终关注、维护安全生产并不断前行的18年——
18年间,凉山安全生产工作成绩斐然,“安全第一”成为凉山各界人士和各族人民最广泛的社会共识!
——“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
——“要将凉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打造为四川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一个品牌”!
18年来,凉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省、州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都倾注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和省州领导的亲切关怀。
正因如此,凉山安监人心中有灯,脚下有路。
也正因如此,凉山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变在身边,可感可知——
2018年,凉山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4起、死亡60人,事故起数比2005年减少1635起,死亡人数减少261人,分别下降了97%和81%……
18年征程,实不平凡。
凉山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 走过了一条荆棘丛生的路,蹚过了一条风急浪大的河。
无数事实证明:发展的关键之时,越是地方经济增长的黄金期,也越是事故的“易发期”!
伴随着工业强州战略的深入实施,矿山开采、水电开发、钢铁钒钛稀土、化工等产业成为凉山工业发展的主要拉动力,新兴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必然给安全生产带来新的压力。
城镇化进程的加速,部分中小企业管理水平、经营方式的差异,难以保证安全生产需要:
农村大量的劳动力转移……
培训教育不够……
安全技能不足……
这些问题,常常被喻为改革“难啃的硬骨头”,被看成“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但却是发展中的凉山实现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必须跨越的障碍。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我们,该用怎样的词句,记录这段征程,描摹那些身影?
——曾记得,木里水洛河畔的矿山非法开采点,因凉山州、县安监及相关部门三天前的紧急驱离,让一夜之间山体滑坡夷为平地的矿区,300多位“淘金者”安然无恙……
——曾记得,布拖县地洛乡,一辆违规超载多人的农用车,因牢记安全意识的地方党委、政府工作人员的强行拦阻、卸载,近20名违规搭乘人员幸免于难……
18年砥砺奋进,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坚守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这条不可逾越的红线,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堵塞监督管理漏洞,提升凉山安全生产整体水平。
安全生产,要防患于未然。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始终严格执行《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安全生产责任制规定》,始终保持专注安全、严苛管理的战略定力。
党政领导、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三个责任”,履责有标准,负责有边界,失责有惩罚。
安全工作与中心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推动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落地有声!
——还记得,盐源县巴则乡11人拖拉机坠江恶性事故发生后,州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星夜赶往现场指挥救援,10个多小时的山路往返,来不及吃上一顿饭,喝上一口水……
——还记得,冕宁县木洛稀土矿难事故,州县两级安全监管部门组织力量在救援条件极其困难,且无专业救援工具的情况下,用铁锹撬、用双手刨,硬是在100个小时的时间里成功抢救出两名深埋井下的矿工……
18年砥砺奋进,一个取向顺时应势: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没有一支好的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可能会变成一纸空文,强化安全监管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凉山安监人走在前列、干在实处、争优创先的工作目标没有变,始终以风险管理为主线,逐层逐级、压紧压实安全责任,确保安全责任、目标、要求第一时间传递到基层一线,落实到操作层面!
18年来,凉山安监部门每年实施的各项安全生产专项检查与安全隐患排查数十万起,整改数十万起。
仍能见,大凉山上随处可见的1400多公里波型防护栏、防撞墙,极大地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人民生命财产的损失。
一位领导形象地说:波形防护栏伤痕累累的地方,就是挽救无数生命的见证……
仍能见,每至重大节庆活动,总有安监人的参与,安监人的付出……
每个工矿企业,总能看见安监人的身影,每个重要的生产场所,总能听到安监人的声音……
18年砥砺奋进,一套方法夯基垒台:
从建立责任体系到落实“一岗双责”;从安全意识培养到突出隐患排查;从专项整治到铁腕执法;从职业培训到宣传教育……
新时期的“工作法”成为凉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战胜困难、直达目标的重要法宝。
18年,弹指一挥间,天翻地覆慨而慷。
一串串足迹串起登攀之路,一滴滴汗水汇成崭新画卷……
18年很长,但也很短。
尽管每一次的进步都异常的艰辛,每一次的冲击也都充满着挑战。
但是,当她每完成一次拓展,就必然跃上一个新的高度。
2019年春节刚过,大凉山上阳光明媚。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大幕开启,肩负安全生产等工作任务的凉山州应急管理局,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更多的责任。
使命是对未来的郑重承诺,也是对历史的尺牍描述: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过去的一切成绩,只是为未来奠下基石;而过去的一切奋斗,终将为未来积聚荣光!
新使命、新征程、新未来。
我们相信,凉山的安全生产工作将从应急管理部门再次起飞,从今天飞向更加灿烂的明天!(记者 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