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9月27日讯(记者 颜天杰)9月20日至23日,“浙江人在阿坝”网宣活动记者团来到壮美的雪域高原,从河谷到高山,从城镇到农村……探寻那些正在发生的山与海的故事,亲身感受这片土地的美丽变迁。
产业驱动携手互动共促发展
9月20日一早,伴随着一场淅沥沥的秋雨,记者团一行来到汶川县七盘沟来料加工扶贫车间总部,只见处处都是一派繁忙的景象。
“感谢浙江亲人们对我们的帮助,让我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既能挣钱又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子,真是一举两得。”家住汶川县绵虒镇的陈蓉告诉记者,她原本是负责发货的,但是现在车间里忙不过来,她就帮着做加工。
截至目前,汶川全县共有来料加工车间32个,总面积8830平方米。超过600人有意愿从事来料加工,由于农业生产规律和旅游旺季影响,7月稳定工人数量在300人以上。截至今年4月30日,共兑付加工费总计119706元。
不止是汶川,在理县羊肚菌菌种培育基地里,工作人员们正忙着培育菌丝;在马尔康电商智慧三级快递物流园,智能分拣机正在不停运转着;在阿坝县汽车服务产业园区,正在全力为正式营业做着最后的准备;在红原热坤村,新规划的自驾游基地正在修建中……正是这一项项的产业帮扶,为贫困地区增添了发展动能,也为本地老百姓带了更多的致富“门路”。
“在浙江援建的帮助下,我们村不仅基础设施和环境整治有了很大改善,我们的产业也得到了提升,现在我准备搞旅游接待。”在索桥村村民陈俭军家里,只见新改建的房屋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因为我们这里水果品质好好,旺季时采摘水果的游客比较多,有时甚至一天要接到4、5桌吃饭的客人,所以我就把房子利用起来,开个农家乐。”
情牵民生真情帮扶情意绵长
9月23日上午,记者团一行来到红原县邛溪镇异地育人学校。在由温州市平阳县援建的足球更衣室里,只见小球员们鲜艳的队服挂得整整齐齐。
“感谢浙江对我们学生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偏远学校也有了自己的足球队。”学校老师告诉记者,因为学校的学生们对足球很感兴趣,所以在援建时就成立了这个项目,现在学校还聘请了专门的足球老师,组建成了一只专业的少儿足球队伍。
据了解,在对口援建工作中,温州市平阳县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们的兴趣爱好,还成立了邛溪小小电视台、民族乐器教室、传统文化教室等,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
而在马尔康市精神卫生康复中心,正是浙江绍兴嵊州市从人才培养、医生派驻、技术指导、医院管理、交流交往等方面的帮扶,改变阿坝州长期以来无精神卫生康复机构的困境,给全州的精神病人们创建了一个舒适的家。
说起嵊州市第五人民医院党支部副书记、精神卫生副主任医师钱晓,马尔康市人民医院院长唐远勤忍不住留下了泪水。“虽然在挂职期间,钱晓医师遭逢了父亲去世、母亲与妻子重病等家庭变故,但他仍旧全心全意的带领绍兴嵊州医疗帮扶团队,这种舍小家为大家,把他乡当故乡的情谊实在太令人感动。”
山遥水远情相近隔山隔水不隔心。正是这样用心、用情、用力的帮扶,让一批又一批的浙江人,不远千里踏上高原,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悉心浇灌着这片土地美好的明天。
东西协作,山海情深。祝愿山与海的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