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 奋勇搏击 加快推进“一城一市三地”建设
分类:阿坝新闻 阿坝新闻网

——专访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尔康市委书记张培云

     70年栉风沐雨,70年砥砺前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尔康市始终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时代同步、与祖国同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历经70年接续奋斗,马尔康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更高起点,全市各族儿女正豪迈自信地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州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马尔康市委书记张培云,就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尔康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的发展成就进行全面回顾,对马尔康未来发展规划和下一步工作重点进行深刻阐述。


      记者:作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尔康市经济社会取得了怎样的成绩?

张培云:70年,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瞬间,新中国却走过了其他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演绎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巨大变迁。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伴随着新中国铿锵前进的步伐,在中央和省州党委的坚强领导下,马尔康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从成立伊始到新生政权的巩固;从荡涤旧社会的污泥浊水到农牧区新体制的确立;从改革开放到经济腾飞;从西部大开发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感恩奋进的马尔康儿女创造了改天换地、惊天动地的发展奇迹,谱写了一部自强不息、与时俱进的恢宏史诗,描绘了一幅气壮山河、生机勃发的时代长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藏方略和省、州及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牢牢抓住“五个关键”,主动对接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团结依靠全市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应对经济社会形势发展变化和挑战,凝心聚力抓发展,主动治理构和谐,全市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势头更猛、发展质量更优、发展环境更佳、群众心气更顺、稳定基础更实的良好态势。2018年,实现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317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524元。

记者:我们了解到,打造“生态旅游文化名城”是目前马尔康市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马尔康市作为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之一,将如何进一步把马尔康市做优做美,从而实现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张培云:马尔康市紧扣州委“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去年就明确提出并大力实施“一城一市三地”发展战略,即:加快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国家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国际嘉绒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中国锂业发展基地。在“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中,我们致力于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靓州府城市形象。着眼做靓州府,坚持生态、文态、业态共融发展,高质量完成国土空间规划编制,高标准完成城市设计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高品质推进日瓦坝新区建设,完善备用水源、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坚持“成熟一片改造一片”的原则,加快推动马尔康饭店、嘉绒憩宫、街心花园等旧城点位改建。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为抓手,推进松岗柯盘天街文化旅游景区、“雪马山国际户外运动公园”建设,做好“旅游+”“+旅游”文章。紧扣旅游新旧“六要素”,抓紧研发乡村旅游、酒店民宿、美食娱乐、文旅产品“四批项目”,规划建设“双拥模范城”主题雕塑、红军长征在马尔康系列雕塑标识、嘉绒文化小品等设施。围绕嘉绒唐卡、嘉绒藏戏、嘉绒锅庄文化“三大品牌”,大力发展民族工艺、文化体验、文化演艺和党性教育培训等产业,擦亮“尘埃落定·嘉绒圣地”名片。

二是实施交通大会战。2019年是马尔康市交通重大项目全面开花、集中建设之年,全年的交通大会战总投资130亿元、谋划实施的11个重大交通项目将开建474.39公里新道路,在建和开工项目量创历史之最。我们已主动对接融入省州内外环线,深入推进“交通+旅游”融合发展,紧紧围绕“西向通道”的战略布局,加快推进国道317线、马尔康至康定高速公路、川藏北线马尔康至德格高速公路、马尔康至金川(甘孜界)公路、青海久治至马尔康高速公路等大通道进出马尔康;畅通内部环线,加快推进马尔康至小金公路、红原至马尔康卓克基段改建、马尔康至红原机场快速通道建设,有序推进境内省道220线日部至木尔渣段、省道217线龙尔甲至大郎足沟段、省道453线龙头滩至尕博段三条省道的改造维修,构建形成“内畅外联、快进慢游”的综合交通走廊,为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提供重要支撑。

三是全力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实施嘉绒旅游文化振兴计划,立足嘉绒唐卡、嘉绒藏戏、嘉绒锅庄文化“三大品牌”,深入挖掘培育嘉绒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创意、民族演艺等产业,建设一批特色优、集聚高的“非遗”中心、嘉绒旅游文化产业园、特色文化小镇、特色古村落,推进阿拉·姜色影视基地落户马尔康。加快松岗柯盘天街、昌列山和大藏生态文化国家4A级景区创建,引资打造“嘉绒文旅(非遗)产业小镇”和“雪马山国际户外运动公园”,建设国际嘉绒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

记者:作为川西北生态功能示范区,阿坝州正在全力打造“一州两区三家园”。围绕绿水青山,打造川西北生态屏障,马尔康市是如何做优做美绿水青山的?绿水青山在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过程中,又将如何着力?

张培云:州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大力实施“一州两区三家园”战略目标,加快建设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顺应了四川发展大势和全省人民期盼。马尔康肩负起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专注生态示范、绿色发展、特色引领,致力在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当好主角、打好主攻、作出贡献,争当排头兵。

在工作中,我们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做靓州府建设生态旅游文化名城,深度融入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生态修复治理和生态系统保护,开展绿化美化全市行动,积极做好省级生态市创建工作。严格执行《川西北阿坝生态示范区规划》,建立健全马尔康生态示范建设机制。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持续巩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草)成果,统筹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脚木足、梭磨两河绿色走廊建设。打好蓝天保卫、碧水保卫、长江上游保护修复、饮用水水源地问题整治、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散乱污”企业整治等战役。完善环境预警应急机制,建立综合应急防灾减灾体系。开发公益林管护、水利工程巡管、地质灾害监测和乡村清洁等公益性岗位,抓实“生态扶贫”工程。

在实现向“金山银山”的转化中,我们培育壮大三大产业,着力构建“一屏两带、全域生态,三业同优、四区联动”的绿色发展新格局。我们致力发展现代特色农牧业,坚持“河谷蔬菜、半山粮果、高山畜药”思路,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生态、特色、精品、高效”农牧业,做好“产业振兴”这篇文章。致力发展绿色工业,着力优化脚木足河、茶堡河、杜柯河水电开发,加快推进党坝地拉秋、高尔达锂矿规模化开采,建好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中国锂业发展基地。

记者:阿坝州利用优美的生态环境,正在努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马尔康市将如何进一步做强旅游产业?

张培云:马尔康是阿坝全域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尔康既是州府所在地,又是嘉绒文化腹心地。拥有卓克基土司官寨、直波碉群、大藏寺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历史悠久的土司、宗教、服饰、建筑等文化,拥有卓克基会议旧址、卓木碉会议旧址、梭磨马塘战役旧址等红色遗迹,具有梭磨河峡谷、嘉绒民俗、土司官寨、唐卡艺术、嘉绒藏织藏绣等自然人文资源优势。就马尔康的自然风景来说,马尔康林草综合覆盖率达95.32%;虽然没有九寨、黄龙这样的龙头景区,但马尔康生态环境优良,风景秀丽,每个乡镇都是自然美景。立足马尔康市情,我们提出打造“一核一环”“七景区八通道”;我们致力发展以土司官寨、昌列山、尘埃落定度假村、松岗“柯盘天街”、雪马山旅游等景区景点为支撑的全域旅游;致力发展以嘉绒锅庄、嘉绒唐卡、嘉绒藏戏为突破的嘉绒文化产业……

所以未来马尔康旅游发展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打好州府牌,搞好软实力提升,为游客提供良好的环境。二是在唯一上下功夫,打好文化牌,将马尔康的嘉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土司文化有机结合,向游客展示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70年来的风雨历程和新时代的伟大实践表明,历史从不眷顾因循守旧、满足现状者,机遇属于勇于创新、永不自满者。我们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带头践行“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依法治藏方略,紧扣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州委十一届五次、六次全会和市委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决策部署,抓住“五个关键”,动员、组织和依靠全市干部群众,鼓足干劲,再添举措,攻坚克难,再战再胜,奋力推进“一城一市三地”建设,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到社会和谐和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感受到在马尔康繁衍生息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上一篇:第一章 遗址
下一篇:金川梨花缘月饼走俏网络年销售十万余块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