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减负贵在“真”“实”
分类:玉树新闻

     自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以来,我州各级党委政府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基层干部摆脱了文山会海、督察频繁等现象,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了切实为人民服务上,但依然存在形式主义减负现象,基层减负还需进一步“真”和“实”。

  基层减负还需在“真”上下功夫。文件多、会议多、汇报多、检查多,这都是基层开展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真正让基层减负需要的不仅仅是减少文件、会议、汇报、检查等,还需要真正了解基层负担重在哪里。比如,有些地方地广人稀,基层干部服务半径大,落实工作、检查工作就需要多留些时间。许多地方工作开展受限于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客观因素,就不能一味追求特色亮点。考核项目还需进一步优化,意识形态、精神文明、民族团结等考核项目有大量雷同内容,中期督导检查一个接着一个。真正为基层减负还需要上级部门努力,吃透政策、读懂文件、熟悉情况、精诚合作,能在本级完成的任务就不要转化成需要基层完成的工作,能在本级查找的数据就不要麻烦基层提供,能一次完成工作就不要重复开展,让基层减负远离“数字减负”。

  基层减负还需在“实”上下功夫。不知道什么时候,痕迹管理法大行其道,台账、表格、照片等,开展工作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了“留痕”上,成绩也似乎表现在了这些“痕迹”上,看似严管的背后是对基层的不信任,痕迹的背后是浮夸的成绩,实实在在的减负还需要上级部门对基层多一些信任,还需要不辞辛苦多实地走走,脚下的泥土比纸上的文字要实在得多。还需要上级部门消除官僚主义,汇报材料要精简,不能是写的人头疼、读的人嘴干、听的人犯困,增加“文山”的高度。还需要坚持以上率下,发挥“头雁效应”自觉摆入基层减负工作中,体现“关键”少数的担当,在工作落实、汇报调研、督导检查中少一些走过场,多一些兢兢业业。

上一篇:【环保督察】中央第六生态环境保护 督察组转交我省第8批 群众信访举报材料30件
下一篇:玉树市公安局检查指导“三节”安保备战工作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