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之年缘何无“大灾”
——从抗雪救灾看我省应急救援保障能力显著提升
党员冲锋在前,时刻坚守在抗灾保畜的路上。 王湘琳通讯员刘娜娜摄
群众宣讲防疫知识。本报记者张多钧摄
黄河沿岸公路段工作人员保畅通。本报记者张多钧摄
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上拉秀乡日玛村,村民自发组织卸载搬运饲草料。记者张多钧摄
(记者张多钧)自2018年12月28日以来,我省受冷空气强袭,造成部分地区出现强降雪,尤以玉树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最为严重,造成不同程度雪灾,道路被封,牲畜死亡,三江源地区生产生活遭受创伤。
记者从3月29日召开的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雪灾造成玉树、果洛、海东三市(州)13个县(市)67个乡镇281个村(牧)委会共5.3万户21.01万人受灾,转移安置受灾牧户2862户9652人,转移牲畜22.33万头(只、匹),197.33万头(只、匹)牲畜一度觅食困难,因灾死亡牲畜5.79万头(只、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92亿元。
此次雪灾主要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降雪量为历史同期最多,灾区连续遭受强降雪,共出现大雪以上天气23站次、中雪48站次,局部地区积雪厚度达45厘米,是1961年以来我省遭受的最严重雪灾。二是积雪范围广时间长,玉树、果洛大部分地区出现55天以上的积雪覆盖,部分地区积雪覆盖超过75天。三是抗灾救灾措施有力,因灾损失有效减少,反映出我省防灾减灾整体水平和抗灾救灾能力等方面的明显提升。
时间追溯到2008年1月24日,玉树州受强寒潮天气影响,普降大雪并伴有低温冰冻天气,积雪长期不化,造成全州不同程度雪灾,其中杂多县、称多县灾情较重。
今年玉树州雪灾,与2008年相比,持续时间更长,杂多县出现最大积雪深度相比2018年更厚,称多县清水河镇出现的最大积雪深度相比2008年持平,因此,不难看出,今年玉树雪灾的灾情更为严重,但是相比牛羊损失,今年玉树雪灾造成的损失要比2008年少得多。
自然灾害是对一个地方应急救援能力的检验和考验。面对这次近60年来最严重的雪灾,我省取得“大灾之年无‘大灾’”的成果,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草地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集约化发展之路;得益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青南草地畜牧业设施建设,抗灾能力大幅提升;得益于多年来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农牧区道路通讯等设施不断完善;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与受灾群众一道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奋勇抗雪救灾;彰显出我省应急救援能力的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