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社:十一村的“制胜法宝”
分类:玉树新闻 青海日报

  

合作社:十一村的“制胜法宝”

  牧民正在搬运饲草料。本报记者张浩摄

  (记者张 浩)几场风雪后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十一村显得格外安静。

  咯吱咯吱……2月21日,踏着皑皑白雪进入村里,雪地里的黑牦牛格外显眼,或凝视远方,或低头觅食。而在此之前,持续出现的降雪,气温较低,积雪难融,给村里交通运输和群众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下,我们大多数的牛羊得以保存,多亏了村里的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科学养殖,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了!”47岁的村委会主任久美旦周说。

  在牧区,畜牧业就是牧民们的支柱产业。“珍秦镇是个纯牧业镇,十一村是个纯牧业村,2840平方千米的草山上生活着402户1605人。地广人稀不说,没有虫草、药材等其他收入,以前,靠自己家的草山养牛养羊,养家糊口还勉强,可也所剩不多,但凡家里有意外,日子就会过得紧紧巴巴……“久美旦周说起了往昔的穷日子。

  到了2014年,村“两委”开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立足实际,规范党员活动室,完善村“两委”坐班制、村民事务代办制,统一制作村“两委”班子工作职责、党员形象栏、党员承诺等制度公示牌,做到制度上墙、形象上墙、承诺上墙。

  但是,产业结构单一,生产经营粗放,牧业资源转化率低,草畜矛盾日渐突出,传统畜牧业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发展动力不足、发展方式粗放、产业层次偏低、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等急迫问题?

  光说不练假把式。无数次苦思冥想,无数人帮助点拨,必须依靠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才能走出新路子。2016年,十一村的嘉塘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了,村四社72户291人入股合作社,整合牲畜、整合草场,开始了生态畜牧业发展之路。

  草山整合了,并且划分了四季草场,入股社员按照集约化方式进行生产和经营,对草场进行划区轮牧。合作社对基础设施建设、牲畜结构调整、科学养殖、良种补贴、融资贷款、多种经营进行详细规划,制定方案。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进行缝纫技能、烹饪技能、机械修理等培训……久美旦周说:“只有建立生态畜牧业长效机制,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牧民们尝到甜头。”

  西嘎在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入股40头牦牛,在他看来,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牲畜有保障。原来,西嘎在一次大雪灾里160头牛没有饲草料来源,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灾后仅20头牦牛幸免于难。“但现在,牛羊入股到合作社,不怕牛羊吃不上草,就算牲畜受灾死亡了,还有保险理赔,好处是真多。”西嘎说。

  牧民们尝到了甜头,嘉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成功也带动村里其他几个牧社,先后又有曲秦、乐施会等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成立,地广人稀的十一村,通过合理规划,在牧民身边建起了5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久美旦周说:“村里一共有七个社,还有两个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也已经成立,正在注册。”

  十一村集体经济一天天壮大,产业也越来越多,在曲秦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里,牧民们探索种植了20公顷的青干草和芫根,次年合作社136人每人获得收益500元。

  2018年12月22日,珍秦镇十一村举行了精准扶贫到户产业及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效益分红,此次仪式效益分红共计479728元。珍秦镇干部还分别就如何走畜牧业合作化经营和管理之路,如何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发展、群众受益共赢的目标进行了详细解读,赢得了在场牧民的肯定和掌声。

  采访结束,十一村的黑牦牛依然在低头觅食,而牧民们依然继续着生态友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的探索之路。

上一篇:格尔木600公里驰援玉树 “雪中送炭”情暖灾区
下一篇:【玉树雪情直击】“我的心里有面旗”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