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一节”项目建设回顾】尽锐出击 奋战甘南100天
分类:甘南新闻 人民网

  在刚刚结束的第四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和第九届敦煌行?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以下简称:一会一节)开幕式上大放异彩的场馆建筑群——甘南文旅会展中心建筑群,见证着新的甘肃速度诞生。

  9个月,敦煌文博会场馆建成

  4个月,陇南药博会场馆建成

  3个月,甘南文旅会展中心建筑群投入使用。

  在一会一节开幕式上,作为主场馆的甘南文旅中会展中心庄严、肃穆的屹立在甘南合作当周草原沟口,白色的墙壁和镶嵌在其中的民族特色壁画浑然一体,建筑物顶部的金色塔屋在白云蓝天的衬托下显得格外耀眼,建筑内部极具现代感的镂空装饰和古老甘南的文化底蕴交相辉映。远处,当周草原上的帐篷城和主席台与之同处于一条轴线上,遥相呼应,这三座建筑是一会一节开幕式的举办的主要场地,而中国500强企业、甘肃省建筑业领军者甘肃建投则是这三座建筑的缔造者。

  在甘肃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奇迹,叫做建投速度!

  三月底的甘南,还没有春的气息,草原一片枯黄,草皮下的土地依旧冻得坚实。而“建投铁军”就是从这个时候进驻合作,破土动工,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艰难,总用钢8千吨,钢结构构件共计30000余件,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的甘南文旅会展中心建筑群拔地而起,仅仅用了不到100天的时间。

  说到这个项目艰难,是真的难。甘南文旅会展中心的今年“一会一节”的主场馆,是在全国盛会上彰显甘肃风采的重要建筑,也是全省脱贫攻坚重要时期的标志性建筑。正是这样独特的“身份”,造就了它的不同寻常。

  从一幅手绘画到10000张施工图

  “我们刚开始接到这个项目,时间非常紧张,什么都没有,只有一幅手绘画。”项目总包方代表闫汝刚娓娓道来,“从3月21日接手项目,时间紧迫,没有其他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经验先行策划。”

  没有图纸,没有框架,只有一张手绘画,三个月的工期让作为总包方的七建和两家专业公司——设计咨询集团以及钢结构公司非常犯难,但是建投人从来都是敢于挑战、迎难而上的,没有图纸就设计图纸,没有框架就策划框架,无论如何,都要把这块“难啃的骨头”啃下来。

  虽然三个多月后的结果是喜人的,但在具体过程中,困难远比想象的多。

  在3月下旬和4月上旬这段时间,大大小小的讨论会召开40余次,甚至多次方案讨论会从下午到晚上再持续到凌晨,就这样如此密集的讨论以及敦促,设计方仍然无法按期在时间节点之前提供符合施工要求的深化设计方案。为保证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设计咨询集团主动担当,将施工图设计对接工作前移,将深化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同时进行,虽然给设计人员增加了大量的工作,但有效的保证了项目按计划推进。

  “整个项目我们设计团队总共出了大约10000张图纸,高峰期每天投入的设计力量大约有70-80人,整个项目大约有140余名设计人员参与。”项目设计方代表脱利道告诉记者。从项目开工到交付的100天,平均每天要出100张图纸,每个人每天至少完成1-2张图纸。在项目跟踪服务的设计人员还要克服高原恶劣气候带来的身体不适,持续高强度思考和画图。

  在甘南文旅会展中心的项目部、施工现场都能看到建筑设计师们的身影。设计团队常驻现场,跟踪服务于施工组织,极大程度的节约了沟通成本,有效压缩了工期,为按期交付使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短短100天,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仅图纸就用到了10000张,而谁又能想到100天前就只有一片荒草地和一张手绘图呢?

  8000吨钢材、30000余构件编织起的“伟大蓝图”

  2.8万平方米,想要在短时间完成如此规模的建筑群,装配式建筑是首选。装配式建筑有木架构、pc预制构件以及钢结构,在这个项目上,对于甘肃建投而言,相较于前面两种,钢结构更适合也更稳妥。经过多年发展,甘肃建投钢结构有自己的加工厂房、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也有自己的施工队伍,发展已经非常成熟,用它来做甘南文旅会展中心的主结构,是最优的选择。

  主场馆,构件数量10000余件,网架杆件9600余根,总重量约5000吨。

  帐篷城,构件数量3800余件,总重量约1000吨。

  主席台,构件数量3600余件,网架杆件4000余根,总重量约1400吨。

  近8000吨的钢材加工量,是钢结构一个加工车间定额年产量的六分之一,却必须在40多天的时间深化设计制造出来。

  为了保证施工进度,钢结构构件能够顺利的从兰州新区加工厂房运输至合作当周草原现场,车间负责加工各种构件6个班组,200多名工人们24小时轮班待命,深化图纸一拿到手,各班组各司其职立即开始加工。“我们为了保证时间,所有环节制定了三个不过夜原则——深化图纸不过夜、加工生产不过夜、构件运输不过夜。”钢结构团队代表严永红告诉记者,从生产加工到构件运输再到现场安装,这三个环节,从兰州新区到甘南合作,不超过24小时。

  车间内工人们正在热火朝天的赶制构件,车间外来自甘肃建投物流公司的运输车队早已整装待发,就等构件出厂装车,随即运往400多公里外的甘南现场。发往甘南的车队每天都有,正常情况下每天20多车次,在高峰期可达到一天30多车次。

  和设计咨询集团一样,钢结构并不是拿到施工图就可以加工,还有优化出属于他们自己领域的加工图纸,图纸不管多晚送到,设计人员都会立即进行二次深化,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6个小时。

  整个甘南文旅会展中心项目,他们共计深化图纸8700张,各车间项目复印量共7万余张,整个项目钢结构构件共3万余件,构件运输共发307车次,总用钢量约8000吨。

  近2个亿的外埠采购,跑“断”了采购专员的腿

  作为EPC总承包项目,采购(Procurement)是项目流程铁三角中极其重要一角,甘南文旅会展中心项目集聚展览、接见、会议、报告、宴会、涉外安保的诸多功能,功能完备齐全,但要实现这许多功能,正常工期还好说,但要在100天之内实现,组织社会材料的工作量可谓是相当庞大了。

  其中外埠采购涉及近二十个省市,共50余类200多个子项,总金额近两亿元。在所有采购过程中均须邀请业主参加,进行认质认价,招标组织工作量很是不小。

  整体采购工作量大且分布地域广,一些使用量大的材料还好说,厂家重视并且赶工发货,还有一些量小但非缺不可的材料,质量上乘的大厂家因为项目的用量少而拒绝合作,为了不留遗憾,项目部专派专员赶赴厂家所在地,当面采购,为了保证物流环节不出问题,采购员乘坐物流货车一同返回。

  所有物资采购总共分为三大类,项目部将成立的物资采购组分为两个小组,制定物资采购方案,按照施工进度大计划的工期要求进行招标、签约、进场。对少数特殊物资派人驻厂跟踪生产、发货、进场,并在采购完成后进行验收审核。全面保障采购材料与设备器材的质量,实践证明,整个项目的采购环节组织有序,量价合理,成本受控,进场及时。采购环节的提前组织到场为现场施工提供了有力的物资保障。

  一日感受春夏秋冬,雨雪更替

  甘南当地气候复杂,早晚温差大、雨水多,风吹日晒都是家常便饭。白天紫外线强烈,很多参建人员皮肤都被晒得黝黑,夜晚温差大,很大一部分时间都在0度以下,感冒都是常有的事。项目管理人员平时都在现在,忙时根本顾不上喝水,嘴唇开裂,连润唇膏都来不及涂。

  为了保证节点任务,项目实行两班倒,不分昼夜的奋战。然而天公并不作美,白天下雨晚上下雪,而且阴雨天比往年更多,在100天的施工中,至少有20多天在下雨。由于场馆主体结构是钢结构,在安装到位后要及时刷防火涂料,而这种涂料最怕的就是低温和雨水,温度低不容易风干,涂料遇到雨水又会发生水溶达不到施工要求,工人们只得反复多次刷才能补救,防火涂料比正常情况下多用了700多吨。

  雨天导致路面湿滑,运送建材的大卡车开不进工地无法卸货。主席台施工区域在草原上,草地松软湿滑,吊车无法开进施工场地,他们就用装载机将施工材料采用接力的方式一点一点运进去。施工成本上升是小事,工期受到了影响大伙都着急,每天上工都期盼今天是个晴天别下雨。

  合同工期96天,有效施工时间81天,最多一次连续三天雨。任务急、工作重,每个参建人员的神经都处在高度紧张的状态,身体精神都承受着巨大的负荷,但他们用钢铁一般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用青春热血在急、难、险、重的任务面前毫不退缩,挑起了重担,不打折扣地完成了各项施工任务。

  24小时不间断作业,现场力量1.5倍投放

  “这个项目无论有多少技术难题,我们都能想办法解决,唯一解决不了的就是时间。”

  “项目结束,一定要睡它个三天三夜。”这是记者第一次在项目上见到项目经理高永强是他说的话,连日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看起来很是疲惫。

  时间紧、任务重。在这个项目上,这句话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的厚重。这六个字的背后,是自上而下的国企担当和社会责任。

  青年突击队装饰小分队的张瑞军骆胜林是两位新晋的奶爸,一个宝宝刚出生40天,一个宝宝出生68天。初为人父的他们心中的喜悦不言而喻。而就在此时他们接到了通知,要求他们奔赴甘南。一边是襁褓中嗷嗷待哺的孩子和卧床休养的妻子,一边是上级交付的工作任务,他们当时心情十分复杂,都想过要推辞。但是得知工程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之后,他们压制住对孩子的不舍、对妻子的愧疚,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踏上去甘南项目的道路。

  “坚守工作岗位是我应尽的职责。甘南这个工地上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人能填补我的空缺,大家的工作任务都很繁重,我不能拖大家后腿,会尽力将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土建主施工员姚臻接到任务后,背起行囊就奔赴了甘南合作。这一待就是两三个月,每天从早忙到晚,皮肤晒得黝黑。有一天,他接到邻居的电话,得知母亲生病住院,无人照料。领导在得知情况后,准了两天假。他下午回去探望母亲时,老人叮嘱他说:“你放心,我好着呢,过两天就出院了,不要担心我,工作为重。”姚臻安顿好母亲后又连夜赶回了工地。

  像上面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人都在为这个项目付出着。工期紧、任务重,加之需要交叉作业,一线的管理人员们经常以“白加黑、五加二”的工作状态进行工作。遇到特殊工作节点,他们都是亲自带班作业,坚守工作至凌晨两三点,第二天早上六点又要投入到紧张的施工中去,大多数队员睡眠都严重不足。然而,一天来来回回的忙碌,在现场休息的唯一方式就是在地上短暂的蹲一会儿,这也是极大的满足。

  甘南是高寒高海拔地区,单位个体的工作效率只有兰州的70%—80%,现场的人力、物力、机械都是1.5倍配置,来弥补由于气候原因下降的工效。同时建材的组织上也有一定难度,仅就商品混凝土来讲,工期的严重压缩,导致项目现场最高峰的浇筑量与整个合作市的生产量持平,通过州政府的多方协调,才满足了项目的需求。

  夜班加餐,吃火了肉夹馍店

  3000多人参建的甘南文旅会展中心得以顺利竣工,与良好的后勤保障是分不开的。

  刚到甘南,项目现场什么都没有,衣、食、住、行都是问题。实习生张超和许多青年员一样被调到甘南项目。当时由于刚进场,项目没有开设食堂和办公区,领导安排张超负责把食堂建起来,解决好大家的吃饭问题。作为一名新员工,没有经验的他毅然扛起重任:“既然上级领导把这么重的任务安排给了我,我就不能辜负领导的期望。”从零开始,他一人着手开办食堂,购置集装箱、桌椅板凳、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联系电工水暖工接水接电,联系煤气商购置煤气,去菜市场联系供菜供肉商……在这期间,他还要兼顾协调日常琐碎的工作,不到两日,食堂正式运作了。

  为了保障工期,现场实行两班倒,为了保证第二天的上工状态,晚上12点休息的一班工人会加一餐夜宵。“第一次接到通知要给工人加餐时,是一个凌晨,当时合作市的街道上已经没几个人了,能买到大量的肉夹馍的店几乎没有,最后在几家店凑足了,让工人们吃到了热乎的肉夹馍。”项目实习生高栋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负责每天给大家保障夜宵,能让加班的师傅们和管理人员,在寒冷的夜晚就能喝到一碗热汤,吃到一份温暖的夜宵,他感到非常开心。

  据统计,人均10元标准的夜班夜宵,在项目最高峰期的一个月支出了十万元,在甘南文旅会展中心建设的100天里,仅在后勤保障这一项里,就带动了合作市经济消费三千多万元。

  当记者问起闫汝刚,这个项目干下来,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道:“建设这个项目我们承受了压力、磨练了意志、锻炼了队伍、积累了经验、总结了教训、留下了遗憾。也更加相信我们的企业,无论是从气魄、实力,还是人才队伍,都将能够应对更大的任务,搏击市场的能力将更加强大有力。”(顾轩之)

上一篇:《达赛尔》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
下一篇:甘南州委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巡回指导培训会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