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洛藏族自治州达日县莫坝乡赛尔钦村,一支由驻村“第一书记”科昂、工作队队员谢依毛、拉才仁组成的扶贫工作队,被牧民群众誉为高原深处“扶贫助残好孝子、帮贫致富贴心人”。
“莫坝乡是纯牧业乡,平均海拔4200米以上,这里的牧民大多数听不懂汉语,看不懂汉字,但我深知民之所盼,就是我的责任所在。”作为达日县税务局选派的最年轻驻村干部,24岁的由拉才仁充满信心。
初到赛尔钦村,驻村工作队便深入贫困户家中开展座谈交流,调查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宣传党的政策和扶贫措施,帮助贫困户制定脱贫规划,寻找脱贫致富门路。
10月的果洛寒风刺骨,天刚蒙蒙亮,驻村工作队聚在一起开始商量工作日程。今天他们和往常一样入户走访,宣传扶贫政策。
临行前,“第一书记”科昂带上了他的“宝贝”——驻村日志,里面记录着他驻村以来发生的“大事情”。
一路上,看着车窗外的风景,科昂讲起了村民叁旦家的变化。44岁的叁旦是2017年莫坝乡易地搬迁户,去年年底实现了脱贫。莫坝乡人民政府在2014年对达日县乃群小区的29间商铺投资了500万元,通过积极协调,其中14间半的商铺租金收益直接用来给赛尔钦村贫困户分红,2018年赛尔钦村实现收益92400元,分红给77户,每户1200元,叁旦就是分红户之一。
车到赛尔钦村,闻讯而来的叁旦便走出家门,和我们打招呼,“多亏了扶贫工作队为我争取政策,我才住进了新房子。”站在自家大门前,叁旦心怀感恩地说。
听完工作队讲解的扶贫政策后,叁旦激动地说:“前段时间,我们一家又有1200元的收入,国家对我们太好了,党的政策我们要好好听。”叁旦的话语道出了牧户们的心里话。
“趁着牧民们的这股热情劲,我们与村‘两委’讨论,希望近期安排创业就业指导培训班,让牧民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转移就业,更好地改善生活。”谢依毛说。
随后,驻村工作队便匆匆赶往牧民索尼家。索尼是2017年危房改造户。“年初,因为连降大雪,车子走到半路,便陷在了50多厘米厚的积雪里。车上没有铲雪工具,只能徒手一点点刨。寒风吹得雪花打在脸上,灌到脖子里,我跪在地上的腿冻得似乎没有知觉,两只彤红彤红的手还在不停地刨雪……”由拉才仁回忆起当时去索尼家时的情景。
在驻村的三年时间里,工作队亲眼见证了这里的变化,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牧民们也得到了分红,路变好了,房子变新了,日子越过越好,乡亲们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了。
在这些变化的背后,有国家的好政策,有各级党委政府的精准施策,还有像赛尔钦村驻村工作队一样的扶贫干部的努力与付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民务实,就是要用脚步去丈量贫困的程度,用眼睛去倾听群众的心声,用行动去解开贫穷的牢笼”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脱贫攻坚战场上,只要万众一心拧成一股绳,一鼓作气、顽强作战,就一定能共同迈进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