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市人民政府、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市文物局、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青海省文物局协办,首都博物馆与青海省博物馆承办的《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大型展览的组成部分,著名藏学专家降边嘉措先生专题讲座《英雄史诗格萨尔和果洛草原》在首都博物馆开讲,北京各界群众200余人聆听讲座。
降边嘉措先生从镶嵌在黄河源头的一颗明珠——果洛草原;在果洛草原广泛流传的《格萨尔》;《格萨尔——一部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果洛州《格萨尔》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重要意义等四个方面,图文并茂,集中展示了“一带一路”中的果洛草原和格萨尔文化,兼顾果洛生态文化和民族文化,介绍了果洛的风土人情、格萨尔文化在果洛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充分展示了果洛在加强格萨尔文化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中所取得的丰厚成果,让广大听众在充分感受到藏族传统文化气息的同时,感悟到了果洛人文之大美和果洛建政65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广大听众精神专注、热情高涨,讲座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讲座结束后,降边嘉措先生与听众热情互动,回答问题,签名合影。
《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展览系列活动于2月底至6月底在首都博物馆举行,我省13家文博单位的442件(套)精品文物将向国内外观众展现“一带一路”中的青海,这是对青海精品历史文物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青海为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青海解放7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展览以青海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农耕与游牧的大视角切入,展示青海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所蕴含的文化特征和青海有代表性的马家窑文化、宗日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卡约文化等诸多文化类型。特别是青海作为丝绸之路、唐蕃古道和茶马古道的重要干线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价值、历史渊源,青海各民族融合发展呈现出的多姿多彩、绚烂耀眼的文化特色,表明青海是中华文明多元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青海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完整、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青海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生态文化的展示,呈现在“一带一路”的广阔舞台上,青海主动融入、深度融合的伟大实践,在新时代奋力开辟“一优两高”发展新境界。展览内容包括开展彩陶知识讲座及知识竞答、穿民族服饰学民族舞蹈等社教活动,以及举办系列讲座、论坛、推介、演出和系列媒体宣传等活动,进一步扩大展览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升青海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此次讲座活动是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要求各市州参加“一带一路”大型活动相关要求,州委、州政府进行专题安排部署,州文体旅游广电局积极和省文物局衔接,以《山宗·水源·路之冲——“一带一路”中的青海》大型展览活动之一的形式举办。果洛专题讲座在首都博物馆的精心组织下取得了圆满成功,对宣传果洛格萨尔文化,提升格萨尔文化的知名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降边嘉措,藏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人。1950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随军进藏到拉萨,参加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全过程。1954年5月-1956年9月在西南民族学院学习。<br>1956年底调入北京,在中央民委翻译局担任翻译,1958年翻译局与民族出版社合并,从事藏文翻译和编辑出版工作,直到1980年。在长达24年的时间里,主要从事马列著作、毛主席著作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藏文版的翻译出版工作。参加了藏文版《共产党宣言》第一版、《毛泽东选集》(1一5卷)、《毛主席诗词》和《红旗》杂志以及党和国家重要文献的翻译出版。与此同时,担任了党的八大至十一大代表大会、全国人大、全国政协,以及其他全国性大会的翻译工作。1980年发表长篇小说《格桑梅朵》(汉文版),这是藏族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81年藏文版《格桑梅朵》问世。1980年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并被录取,成为我国藏族第一个副研究员。1981年1月调到该所,主要从事藏族文学的研究和翻译,重点是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是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和学科牵头人,担任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同时进行文学创作和关于当代西藏问题的研究。